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1:31点击次数:168
关税正规场外配资,是近日跨境“出海”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。虽然不少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,但中国经济的底气和韧性十足,一系列应对举措已飞速转动。这几天,国内各大电商平台、零售巨头纷纷宣布,将搭建内外贸一体化的线下线上联动平台,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,而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也正通过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、提供“多条腿走路”解决方案等,以求降低外贸企业面临的负面影响。
零售巨头开启绿色通道,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
近日,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、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,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,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,国内各大电商平台、零售巨头纷纷响应。
今天(4月11日),京东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,宣布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。未来一年内,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商品,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。“很多‘出海’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,但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,面临不熟悉国内市场、缺乏运营经验等挑战。”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,针对外贸企业的痛点和需求,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,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,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,通过流量倾斜、全渠道营销支持,加快打开销路。针对入驻平台的外贸商家,京东也将提供密集培训,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。
助力优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,盒马近日也面向外贸企业开放绿色入驻通道,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,简化认证流程,缩短审核认证周期。根据公告,盒马欢迎家居用品、户外运动、宠物、美妆、母婴、康养等百货品类外贸企业入驻“云享会”,后续还将在频道内上线“外贸专区”,方便消费者一键触达。对于愿意共同探索创新研发的外贸企业,盒马将发挥自身数字化所长,协同开发更贴合用户体验和流行趋势的新品,在线上线下全渠道上架。
联华超市也发布“好物不外流、聚力内循环”声明,提出将为中国好物回流提供“专项入驻优惠”“营销资源倾斜”等多项支持措施。“目前,我们正在对旗下的世纪联华、联华超市门店进行全面调改、焕新工作,强化商品力、提升自有品牌占比是重中之重。”联华相关负责人表示,那些“出海”多年的外贸企业,很多都是全球知名连锁巨头的供应商或品牌代工企业,在技术标准、产品质量和款式创新上有优势,能从“海归”中找到优质供应商,将助力联华的自有品牌之路行稳致远。
跨境电商多种手段应对,加大中小商家补贴力度
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外贸企业来说,如何调整战略是当务之急。
位于青浦区华新镇的小白熊(上海)母婴用品有限公司工厂车间,280多位工人正在紧张赶工,生产线丝毫不受到影响。“对于小白熊来说,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已是常态。”小白熊副总裁殷志锋介绍,在品牌的2025年架构中,上海总部负责国内市场销售,香港公司负责东南亚市场,欧洲和美国市场由“出海”的亚马逊团队来负责,“我们的海外市场较为多元化,近年来以中东地区和东南亚为主攻市场,美国市场占比不超过3%,此次关税战对我们的影响相对有限。”
作为身处“出海”供应链之中的电商平台,拼多多日前宣布推出“千亿扶持”计划,其中一部分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,有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,降本增效,应对“出海”风险。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、联席CEO赵佳臻表示,“我们有决心担负起平台商家转型发展的成本与风险,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。”
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,关税战让中国众多跨境电商的中小商家面临实际困难,仅靠这些中小商家的自身能力“突围”难免势单力孤,更需要平台助一臂之力,特别是提供诸如降低成本、提质增效、防范风险等方面的帮助,这对于许多跨境电商的中小商家来说,是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。
他还表示,从未来发展趋势看,跨境电商中小商家不仅要用好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扶持,而且自身也要“多多拼”正规场外配资,除了拼成本之外,更要拼非价格竞争力,特别是用好海外仓模式,争取在高效物流、高效通关、高效配送等方面,为自己、也为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发展拼出更加广阔的新空间。